事實上,這種擔憂不無道理。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,當年夏利堅持自主,與豐田合資發展天津豐田汽車的創新合資模式,體現了合資支持自主的良好發展思路?!暗髽I是沒有地位的,只有集團的行政單位才有地位,因此生產企業與國際公司的合資模式逐步變為集團公司的合資模式,企業喪失了獨立發展的空間,淪為汽車集團的下屬單位?!?/div>
“市場換技術”,這是中國汽車產業政策對外開放的初衷。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,合資企業的產品核心技術仍牢牢掌握在外資企業手里。如何看待合資合作和自主品牌之間的關系,如何利用好合資合作發展自主品牌,成為中國汽車企業面臨的一個普遍性課題。正如一汽進出口有限公司高級經理冷長春所言:“我國汽車制造業產業體系強大,但還需要更加充分的競爭的洗禮?!?/div>
自主品牌崛起
由大轉強的必由之路
進入新世紀以來,中國汽車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。然而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,中國“汽車大國”的本質,只是外國汽車品牌的“全球最大市場”,自主品牌在本土市場上卻處境艱難,生存空間被擠壓的越來越小。
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對此感觸頗深,“在一個合資企業中,我們的企業在產品問題上基本沒有發言權,任何一個小小的東西要更改,都要拿到國外去認證,拖很長時間,這不是我們奮斗的目標?!焙喂膺h認為,中國汽車未來發展的目標與方向,應該是通過合作實現自我提升,真正把中國的自主品牌搞上去。
對于中國汽車業來說,如何在合資汽車企業的強勢下拓展自主品牌的發展空間,如何使中國從“汽車大國”向“汽車強國”邁進,成為政府及幾代中國汽車人努力的方向。
從2004年到2009年,一系列的汽車產業政策陸續頒布,最終促成了《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》的出臺。該規劃提出,“通過兼并重組,形成2家-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0萬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,產銷規模占市場份額90%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由目前的14家減少到10家以內。”
政策不斷優化,中國汽車堅持“大集團”發展的戰略更加堅定,對自主品牌的支持也一如既往。可喜的是,在2016年之后,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,居民購買力不斷提高,自主品牌汽車迎來了快速發展。2016年10月20日,領克品牌誕生于柏林,這是吉利汽車旗下首個面向全球的高端品牌。無獨有偶,長城汽車也走出與領克類似的發展路徑,2016年其旗下高端SUV品牌魏派-WEY發布,劍指現代、豐田和本田等日韓品牌。
同時,長安、上汽、奇瑞、江淮、北汽、眾泰和比亞迪等一大批自主品牌也都無一例外,均在海外建廠或建立研發中心。截至2016年,奇瑞汽車海外工廠數量已達到17個,產能21萬輛;2017年2月份,江淮汽車在墨西哥建廠;2017年 6月份,上汽宣布在印度成立全資子公司,將名爵品牌引入印度。
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統計,2011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表現穩定,分別為42.3%、41.9%、40.3%、38.4%、41.3%、43.2%、43.9%和42.1%。對此,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,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和經濟全球一體化潮流,汽車行業以開放促改革,頂住壓力自主創新,產業不斷壯大。“更多國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,外資股比的逐步取消,市場競爭更加激烈,將激勵國產品牌的崛起和發展,倒逼產業加快轉型升級?!?/div>
企業體量方面,《證券日報》記者注意到,今天的中國汽車行業,已有多家企業躋身世界500強之列。2004年,上汽成為首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車企;到2016年,上汽、東風、一汽、長安、北汽、廣汽、吉利等7家企業先后進入世界500強,中國車企正在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。
新能源“彎道超車”
參與并引領新產業變革
隨著全球能源緊缺、環境污染和駕駛安全的挑戰日益加大,全球汽車產業正朝著電動化、智能化、網聯化、共享化方向發展。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,新能源發展已上升為我國的國家戰略,政府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無到有,從有到產銷量世界第一,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,企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,一大批造車新勢力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,社會認可度也不斷擴大。
這其中,蔚來汽車采取高舉高打的戰略,從高端開始配合創新的商業模式建立新品牌,推出的首款量產車型ES8定位高性能智能電動7座SUV,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X;作為意在打造一款普通消費者買得起的國民智能電動車,威馬汽車將首款量產車EX5定位為大眾化高效智能電動SUV;小鵬汽車則另辟蹊徑,注重將智能硬件、軟件設計與車型完美融合,為年輕用戶打造高智能進化的AI汽車。
得益于我國不斷提高的零部件制造水平,目前國內幾乎每家造車新勢力都秉承著正向研發的造車路徑,中國制造的零部件已堪與國外高精尖企業相抗衡。從電池、電機,到電控領域,大部分自主品牌都掌握了自主研發的核心能力,完全有能力滿足時下市場和消費者的用車需求。
與此同時,車聯網、自動駕駛、產業數字化、人機交互界面優化等新技術正不斷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必選項。自主品牌車企積極與互聯網龍頭企業展開合作,共同推進自主品牌車型高端化,包括百度、阿里巴巴和騰訊均參與其中。
此外,隨著用戶對新消費的升級需求,以及以汽車為載體的大眾出行效率變革,汽車出行領域出現了借助于平臺經濟和共享出行的共享化新模式,消費者從購買汽車向購買出行服務轉變。千千萬萬汽車人的不斷辛勤耕耘與付出,正推動著我國汽車產業向著電動化、智能化、網聯化、輕量化、共享化和國際化的方向不斷完成新的突破。
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書林表示,歷經數十年風雨的中國汽車產業,終于在一個個政策接力的驅動下迸發出蓬勃昂揚的力量,從封閉、半封閉的發展階段進入到全面開放發展的新時期。中國汽車業將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中,進入競爭發展與結構調整并重、完成動力轉型并實現汽車生產大國向強國轉變的新時代。
多少年來,我國汽車產業在開放中融合,在融合中崛起,在崛起中競爭,在競爭中成熟。經過歲月積淀的中國汽車產業,在蹣跚走過幾十年的風雨歷程后,終于以一個成熟者的姿態,意氣風發地站在行業前列,參與并引導著下一步產業變革的來臨。(來源:證券日報)